"17年才能拿到1.7万元退款?这不是退费,这是分期付款传家宝!"武汉的刘小姐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报名参加的中公教育培训班会以这样荒诞的方式兑现退款承诺。最近,这则培训机构"分期退款17年"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,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单个学员的无奈,更是整个教培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。
从"全额退款"到"分期17年"的魔幻现实
翻开刘小姐与中公教育签订的合同,白纸黑字明确写着"未通过考试退费1.7万元"。这本应是简单明了的契约关系,却在中公教育口中变成了漫长的"分期还款计划"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根据学员缴费金额不同,退费方案竟然还分出"等级":2万元以上一年退1000元,2万元以下一年退500元。这种看似"贴心"的分级方案,实则是对契约精神的公然践踏。
对比中公教育新旧退费政策的变化,2024年后的新生终于"幸运"地获得了一年退两次、每次10%的方案。但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,按此计算,全额退款仍需5年之久。当教育机构开始像银行一样制定"还款计划",我们不得不质疑:这样的"教育"还能称之为教育吗?
资金链断裂背后的行业危机
"资金链出现问题"——中公教育给出的官方解释听起来合理,却经不起推敲。如果说资金压力确实存在,那么首先应该调整的是招生规模和市场策略,而非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已经履行付费义务的学员。更令人警惕的是,中公教育提出的"以物资抵60%款项"方案,看似提供了另一种选择,实则可能陷入"以次充好"的新陷阱。
近年来,从华尔街英语破产到优胜教育跑路,教培行业的资金链危机早已不是新闻。中公教育作为上市公司,其财务压力在财报中早有征兆。2023年中报显示,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75%,流动负债高达87亿元。在这样的财务背景下,仍然大规模招生并承诺"不过包退",无异于饮鸩止渴。
消费者维权路上的重重阻碍
面对中公教育的"分期退款"方案,刘小姐的无奈反映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困境:诉讼成本高、耗时长;接受方案则权益受损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即便选择诉讼胜诉,在培训机构资金紧张的情况下,执行到位也面临巨大难度。这种"胜诉难执行"的困境,使得许多消费者最终只能无奈接受不公平方案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公教育敢于制定如此不合理的退款方案,某种程度上也是利用了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和信息不对称。许多学员在报名时只关注"不过包退"的承诺,却忽视了退款时限、方式等细则,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。
当教育变成生意,当承诺变成空头支票,我们不禁要问:还有多少人会成为下一个"17年退款"的受害者?学员的权益不能任由机构以"资金困难"为由随意践踏,相关部门应尽快介入调查,为消费者维权保驾护航。同时,这也给所有准备报名培训的学员提了个醒:选择机构时不仅要看广告,更要看口碑;签合同不能只看承诺,更要看细则。毕竟,知识可以用钱买,但维权路上的时间和精力,谁也赔不起。
美港通配资-场外配资是什么-正规配资平台网-线下炒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